“懂用户”不是一句口号,而是一种认知结构。真正的用户思维,不是迎合用户,而是理解用户的行为动因、决策路径与情绪张力。这篇文章试图从底层视角,重新定义产品经理的“用户思维”,为那些想做深、做透的产品人提供一套更扎实的思考框架。
合格的产品经理,都是六边形战士。那全面的产品经理能力体系有哪些呢?作为一名10年经验B端产品经理(主攻财务产品),我想围绕此全面梳理总结下。
底层思维是“道”(指导决策的核心逻辑),需求编写、原型设计等硬技能是“术”(落地执行的工具方法)。我们从产品经理需要的底层思维开始说,先明确“为什么做”“做对不对”,再谈“怎么做”。今天咱们先聊聊底层思维——用户思维。
一、产品经理的“用户思维”不是“讨好用户”,而是“价值对齐”
很多人误以为“用户思维=满足用户所有需求”,尤其在财务产品领域,常陷入“业务要简化流程就删合规校验”“用户要少填字段就缺关键数据”的矛盾——其实真正的用户思维,是找到“用户需求”与”产品目标“的重叠区,这一点在财务产品中尤为关键。
1.区分3类“用户需求”,避免陷入“伪需求陷阱”
用户提的需求未必是“真需求”,需按“价值优先级”分类处理,这是用户思维的第一步:
2.财务产品需要多角色价值平衡
不同于C端产品“单一用户视角”,财务产品的用户是”多角色“,包括业务、财务、管理层、审计等,用户思维的核心是“让每个角色都能通过系统实现自己的目标”:
业务用户:“用系统少麻烦,报账快到账”→目标是“效率”;
财务用户:“用系统少核对,数据准不出错”→目标是“准确”;
管理层:“用系统看数据,能决策控成本”→目标是“可控”;
审计用户:“用系统查痕迹,合规能追溯”→目标是“可查”。
二、全流程落地:从“需求挖掘”到“上线验证”,用户思维贯穿始终
用户思维不是“单点动作”,而是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“系统方法论”,每个环节都有具体可落地的工具和技巧,尤其适合财务产品这种“强流程、高合规”场景。
1.需求挖掘:别只“听用户说”,要“看用户做”
财务用户常“说不清楚自己要什么”(比如财务岗说“要优化报表”,却讲不出具体要加哪些字段),可以使用一些方法辅助自己挖掘真实用户需求,如:
[业务轮岗]:跟着财务人员跟着做1天数据,尝试excel出具报表,记录每个动作的耗时和难点,发现真正的痛点;
[问题记录]:让业务/财务用户记录1周“报账时遇到的问题”,按“发生频率+影响程度”排序;
[数据分析]:从“财务数据异常”反推用户痛点——比如发现“每月有15%的报账单被打回”,分析后发现60%是因为”付款信息错误“导致,进而定位付款信息需联动展示和提前校验的需求。
2.产品设计:以“用户视角”设计,非简单功能模块设计
1)以场景为核心,重构系统逻辑
先搞清楚“用户要完成一件事,到底会经历哪些步骤”,而不是先想“我要做哪些功能模块”
[举例:应付模块——期末结账场景]
按功能堆模块的设计:期末结账涉及应付单、报账单、付款单等各模块报表,报表格式设置及报表校验模块等。
以用户视角重构流程,打造“一键式期末结账”场景:
通过这种重构,极大地简化了财务期末结账流程,减少人为错误,提高财务人员工作效率。
2)“事后审核”变成“事前引导”
比如用户最烦的是“填完所有信息,提交后被打回说‘不合规’”——解决方案是“在用户操作时就做合规引导”:
填费用时:选“业务招待费”,系统自动弹出“单次金额超2000元需附客户名单”,并提供“客户名单模板下载”;
传发票时:上传非增值税专用发票,系统实时提示“此发票不能抵扣进项税,是否继续?”,并显示“可抵扣发票的示例图”;
选预算时:超部门月度预算,系统自动显示“当前超支500元,可申请‘临时调额’,需部门负责人审批”,并提供“调额申请入口”。
3)“异常场景兜底”:用户出错时,系统要“帮用户解决问题”,而非“指责用户”
用户难免会填错信息,财务产品的用户思维,是“出错后给解决方案,而非只给错误提示”:比如用户填错“银行账号”,系统不只是说“账号格式错误”,而是显示“正确格式:12位数字,如622202XXXXXX”,并提供“查询公司合作银行账号的入口”;
3.上线验证:用“小步快跑”验证用户思维,而非“完美上线”
财务产品怕“上线后出问题”,但越怕越容易“闭门造车”——用户思维的验证,是“用最小成本试错”:
[灰度测试]:先启用少量试点单位使用新功能,收集反馈——比如先选几家供应商走完全流程;
[数据对比]:上线后对比“用户行为数据”和“业务数据”——比如报账系统优化后,看“平均报账时长从3天降到1.5天”(业务数据),“账单错误率从20%降到5%”(行为数据),验证用户思维是否落地;
[用户访谈]:上线1个月后,找3类用户(高频使用者、之前抱怨多的用户、财务审核岗)深聊,发现使用中的细节问题。
三、总结:用户思维的本质是“换位思考+持续迭代”
对产品经理来说,用户思维不是“学会某个工具”,而是“养成一种习惯”——习惯站在用户的角度想“他为什么这么说”“他真正需要什么”“我怎么帮他解决”。
尤其在财务产品领域,既要懂业务的“急”,也要懂财务的“严”,更要懂管理层的“控”,最终找到“效率、合规、成本”的平衡点。
配资官网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